红花檵木,因为简化的原因一般写成红继木,檵字太难写?(有相关文献说只能用檵,不能用继,因为是错误的。不过好像没有实际成效?)
以下的文字摘录于2009年,大美苗圃对一些表述做了简单的注释。十年,湖南红花檵木依然是在原地踏步呀。
红花檵木国内外品种选育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永和镇花农已注意选择花、叶颜色较好的野生树(红花檵木)栽培繁殖。
1985年当地花农利用芽变枝条,经扦插繁殖,,选育出一种叶片小而红润、夏季红叶返青期短、花色艳丽的品种,此为国内外选育出的第一个栽培品种。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中心产区的浏阳市和长沙花农利用自然变异材料,又选育出30个栽培品种。为方便市场销售,,进行了较粗放的分类命名,统称“五代”品种。
第一代指移植的野生红花檵木
第二代指利用野生树枝条繁殖的红花檵木
第三代指早期选育的嫩叶红类品种
第四代指利用嫩叶红类品种选育的透骨红类品种
第五代指利用透骨红类品种选育的双面红类品种
称谓虽然不科学,但客观上反映了红花檵木品种类型的演变与发展历史。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依托湖南红花檵木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红花檵木品种基因库,收集材料53份,开展了品种遗传稳定性试验和分类命名。利用陈俊愉教授花卉品种“二元分类”理论,根据品种演化关系和园艺分类特征,建立了《红花檵木分类系统检索表》,命名了3大类、15个类型、41个品种。利用物理、化学诱变及自然变异选择相结合的无性系育种技术,选育出“大叶红”(DayeHong)等10个观赏性及抗逆性超过原品种的新品种,并提出相配套的苗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枝术。
2002年该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湖南省首届花卉博览交易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10个新品种被国家林业局审定为可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国家级优良品种。
2003年,《红花檵木新品种及繁殖技术推广》(本来想找到这个的,奈何苦寻无果)列为国家林业局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和浏阳市林业局合作完成,,获2007年长沙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广西林学院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合作,利用ISSR标记技术,构建了带型丰富且清晰可辨的41个红花檵木品种DNA指纹图谱,为红花檵木品种的科学分类及鉴定提供了分子分类学依据,亦为红花檵木品种的国内外登录和权益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日本和美国分别在1983年及1989年引种中国红花檵木。日本于1992年选育登录了2个品种,美国到1998年选育登录了15个品种。两国均采用嫩枝扦插及容器苗无土栽培技术,进行品种专利化、规模化生产,美国的产品销售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据2003年来湘进行红花檵木学术交流的美国缅因洲大学园艺系露易斯教授、北美园艺学会亚洲分会主席张东林教授、美国东方树木植物公司副总裁霍应强教授介绍,美国登录的15个品种,属于中国嫩叶红类的早期品种,其品种的观赏性不及中国选育的新品种。如美国目前(2009年)市场上最畅销的“ZhuzhouFuchsia”(“株洲紫红”),是美国东方树木植物公司于1991年从湖南株洲引进,中国学者命名为“ZihongYuanyeqing”(“紫红圆叶青”),该品种在中国已属淘汰品种。美国和日本对红花檵木品种分类,目前仅到品种级,尚未进行类别、类型的划分。美国学者高度评价中国的红花檵木,认为其多种用途的栽培及优良观赏性在园艺植物中少见,有望继中国的梅花、牡丹、茶花之后,成为国际园艺珍品。
规模化及标准化生产
我国红花檵木特色花卉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花卉生产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花农分散经营为主,缺乏较大规模生产与经营的高科技龙头企业;国家及花木生产企业对品种选育及系列产品研发的经费投入少,品种及产品更新速度慢,产业的科技含量低。
如目前仅有10个品种通过国家林业局审定,且尚无一个品种在国内外登录,品种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因苗木生产普遍采用低成本的有土栽培技术,产品很难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苗木生产与市场销售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销售无序竞争,不能体现优质优价;市场交易陈旧落后,买卖双方以圃地交易为主要形式,流通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交易处于现场交货的原始阶段,异地交易难免因质量问题产生纠纷。
2002年以来,因面积与产量急剧增加,造成某些产品供大于求,质量效益大幅下跌,红花檵木产业化发展面临困境。为规范红花檵木苗木生产和市场,提高苗木商品质量,2003年国家林业局委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制订《红花檵木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林业行业标准。项目组在总结我国红花檵木产业化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品种选择应用、苗木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进行了规范。标准送审稿于2005年5月通过国家林业局主持的专家审定,评价该标准内容全面,与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能很好地衔接,可操作性强;主要技术指标依据科学准确,生产技术具有适用性、先进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特色,填补了国内外红花檵木生产标准的空白,达到同类标准篇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标准于2005年12月正式发布,对促进我国红花檵木苗木标准化生产,推动红花檵木特色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这段苗圃大美苗圃不做评论。)
200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启动全省农业重点工程“浏阳河百里花木产业带”建设,通过组建一批大中型高科技花卉生产企业和服务配套设施先进的花木市场,促进全省花卉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使花卉产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区域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4年浏阳市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全国红花檵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经2年时间的示范区建设,浏阳市红花檵木标准化生产面积达1200h㎡(公顷)。目前(2009年)湖南及全国红花檵木标准化生产试行面积分别达到3000h㎡及5000h㎡,分别占湖南及全国红花檵木生产面积的85.71%及83.33%。
关于红花檵木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红花檵木产业是我国花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花卉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只有坚持把花卉业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建设等结合起来,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我国的花卉产业正面临着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为实现这个转变,必须大力控制和利用种质、气候、劳动力、市场等资源优势,坚持“树立品牌,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品种和市场是红花檵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品种在市场上高价位销售周期一般为2~3年,只有不断更新品种,才能保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选育抗寒性强的品种,特别是能适应黄河以北冬季寒冷地区生长的品种是当务之急。如抗寒品种能在黄河以北推广,不仅能丰富北方地区国产彩叶乡土树种的种类,而且能极大提高红花檵木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在重视品种选育的基础上,生产企业要着力于具有国内外市场潜力的新型系列产品,如无土栽培容器苗、环保型年宵花、多种造型彩叶小乔木等的开发,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市场。从长远看,通过花期调控,使低价位的红花檵木观赏盆花能进入千家万户,并大规模应用于广场、街道、机关、学校及厂矿等缺乏绿地栽培的硬地场所造型摆放,将赋于该产业诱人的商机。
(3)红花檵木产业化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依托,依靠政策扶持和科技进步,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花卉协会要加强对产业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科技部门及生产企业要加大对花卉科研的投资力度。倡导科研院所与花木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共同创造一个包括产品研发、生产供应、包装运输、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技术培训,以及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配套服务体系;造就一支能够应对国际竞争的知识创新和产品研发队伍;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及产品;实现产品多样化、信息有效化、服务专业化、营销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品结构与生产区域的合理布局,使我国红花檵木特色花卉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